在日本的 IT 公司工作的一点体验
今天跟大家谈一下在日本的IT公司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只代表本人个人的一点感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在座各位予以指正.谢谢大家。
本人上海本科毕业,日本修士(英语项目)毕业,今年四月入职某硬件制造公司做SoC嵌入式软件开发。
入职前timeline上出现这个问题,但是不敢点进来看,怕前辈的经历对自己将来要进的公司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现在工作四个月来对比各位前辈的经历,我发现我是来踢馆的。
公司背景:
原IBM硬盘制造业务,2003年被日立收购,2013年被美国Western Digital收购。
这样的背景导致公司multiculture,有上世纪80年代东大京大毕业加入IBM的精英,有踏实做事但又在企业变革中不断适应国际化的日立出身人员,有Western Digital外派高层和中国印度等多数外籍正社员。
软件开发:
开发流程与美国IT公司看齐,采用Scaled Agile
Framework(敏捷开发模式),以职能划分团队,每三个月美国印度日本的团队成员汇聚到一个地方召开计划大会先定下大目标,再每两个星期为一个周期定小目标,团队每天召开一次简单的会议。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人力资源配置的同时,掌握开发动向保证不偏移大目标和小目标。
我所在的团队构成是一个美国人作为Team Leader,美国分队(华裔)三人,印度分队五人,日本分队六人(3名日本人,1名台湾人,1名菲律宾人,和我)。
我们每天会在日本时间晚上10点开一次视频会议,汇报工作总结,商讨第二天的任务分配,讨论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采用敏捷开发,每一个任务都会开一个JIRA case,Team成员可以实时看到同事的工作进度,选择自己想做的任务,不会和同事产生任务冲突。
所有的code都是base在自家搭建的云服务器上,每一个JIRA case开一个code review,push code到这个repo里,同事可以review自己的code从而避免繁琐的邮件交流。
由于时差问题,我这个菜鸟写的code往往是睡一觉起来美国的同事就帮我调好bug写好代码,或者是被Team Leader指出十多个问题要重新修改。
和传统日系IT不同的是,我司没有代码文档,因为写文档增加工作量,所以不做。这一点对于新人就非常不友好了,直接在底层代码里看函数构造和调用我一脸懵逼,据中国同事说,这样的情况,可能还要懵逼个半年。
工作语言:
邮件,社内wiki,slack,code review全部英文,毕竟是要让全世界都能看懂的东西。日本人也不排斥说英文,从2013年我司被西数收购的时候,日本人就已开始语言改革,到现阶段已经相当成熟了。
我的日语估计日常会话水平,遇到不会说的说英语,再不会说的写汉字。那种写成行为艺术的日式邮件我没写过,也不会写。
工作氛围:
这是一个像美国公司一样奉行实力主义,但是对于新人又像传统日系企业一样慢慢培训的公司。
我司没有苛刻的考勤时间或者强制加班,每个人在计划之内做完任务就行。
没有“上班开会,下班写代码(文档)”这种奇葩的日系IT文化,没有必要开的会就取消。
入社4个月来,我的三位日本上司(老爷爷)更多的是关心我的身心是否健康成长,他们直截了当地表明入社的前两年是要慢慢学习的,不期待我能拿出什么工作成果,让我不要感到压力,要开心地学习。
我的工作业务主要是美国的Team Leader分配,虽然他把他认为最简单的任务分配给我,但往往在我这里就是和各种迷之问题战斗一天,比如硬盘线头接触不良重启失败,HBA带宽不够测试失败。
插个题外话:我其实去年就职的时候并不顺利,自认为技术过关,但日语不流利,情商不高,总是挂在人事面上。
最后进了这个我在面试前只知道是造电脑硬盘的公司。当时面试一天下午4个部门4场技术面试,没有人事面试,最终拿到两个软件开发相关部门的offer,选择了SoC开发。
技术面试主要是介绍我的研究课题,我的课题是深度学习中的自然语言处理。
之前的面试,面试官大多对于我的研究问一些研究背景/研究遇到的挑战这种浮于表面的问题,但我司的技术面试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一个部长级别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追着我的深度学习的架构/数据收集等问得十分细节,面试完之后,我的想法就是:我想和这群懂技术的老爷爷们一起工作!
还有在职场如何和同事相处也是一门必修课,在我司这门课就很简单了。
同Team的台湾人可以一天不和任何人说话/从不和任何人一起去食堂吃饭,没有人会觉得奇怪,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但其实他在code
review上给别人的意见评论最多,每天的视频会议发言也最积极。
食堂组队吃饭曾是学生时代困扰我的一个玄学问题,一个人吃饭可能显得不合群,在日本这种欺凌文化严重的国家可能还会被放大。我在食堂吃饭就很自得,或一个人吃,或和日本人拼桌,或和印度菲律宾人拼桌,也许因为我是新人,大家在饭桌上都很照顾我,都尽量把话题往我身上引。最近看了日剧《凪のお暇》,如果我遇到凪那样的同事,吃个饭都要对打扮评头论足,背后里搞小团队/苛め,我一定哭着第二天不去上班的。
待遇福利:
这是个奇妙的话题,基本工资25万,租房补贴7万,加班工资是基本工资的30.5%,算上年终奖120万,所以我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新入社员年收600万,请把我掐醒。
虽然都内有住房,但考虑到通勤单程1.5小时,而且新人刚入社不要租房补贴搞特殊不太好,果断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每天睡到自然醒(9点)。
加班工资是每月加班36小时之内都给基本工资的30.5%,可是,新人不需要加班。
估计我说出每年24天带薪休假找打,嗯,女生还有两天带薪姨妈假。8月回国十天还剩下10天带薪休假不知道该怎么用,美国公司从圣诞夜就开始放假了啊。
日本生活:
日本是适合佛系的人(死宅/nerd)居住的地方,三年的日本生活已经把我娇惯得没有能力回中国生活。不是我没有勇气跳出舒适圈,是我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没有中国的公司会愿意花这么多薪水雇佣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我慢慢栽培。
学生时代的我也曾想刺激一下佛系的生活,比如去惠比寿东京女子图鉴的法国餐厅过24岁生日,比如去银座买奢侈品包包/CPB全套,但这些还没有去池袋吃中华料理买辣条/者把马里奥装备刷齐/pull github来得快乐。大概,是我还不够有钱。
将来:
可能将来有一天硬盘会衰落,只要硬盘还存在的一天,西数和希捷赚的就是垄断利润,只要我司硬盘部还在的一天,我都愿意在这个公司工作。
就算将来硬盘会被闪存或新的存储体替代,我认为我现在所学的指令集/接口协议/SoC架构等在存储体上是共通的,不用为未来硬盘没落而担心,大概还能回国报效祖国半导体事业。